關閉廣告

在過去的幾年裡,設計複製已經被討論了很多。當然,最大的案例是圍繞第一代 iPhone 及其後續幾代產品展開的,畢竟它們仍然包含相同的設計語言。第一個重大變化是在 iPhone X 上出現的。即便如此,它也得到了其他製造商的許多設計參考。然而,最近情況有所不同。法庭之爭也是如此。 

自 2017 年推出 X 機型以來,iPhone 正面的設計並沒有太大變化。是的,框架變窄了,圓邊變直了,切口也縮小了,否則就沒有什麼可考慮的了。即便如此,這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設計,這主要歸功於Face ID的實現。雖然 iPhone X 的切口感覺很尷尬,但至少它有一個明確的用途——它裝有一個照明反射器、一個點投影機和一個紅外線鏡頭,使蘋果的身份驗證系統能夠工作。因此,切口是對底層技術的一種陳述,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蘋果如此關注設計。

Face ID只是一回事 

然後,當2018年舉辦MWC時,許多其他製造商紛紛效仿這項設計,但幾乎沒有人意識到鏤空本身的好處。例如。華碩確實吹噓其 Zenfone 5 和 5Z 的瀏海比 iPhone X 更小,這很容易,因為這兩款手機都沒有提供 Face ID 的替代品。展會上出現的其他幾款 iPhone X 仿製品也是如此。

對於 Galaxy S9,三星決定保持頂部和底部邊框較薄,同時使用曲面玻璃,沿著垂直邊緣延伸顯示器。 2016 年的小米 Mi Mix 手機採用單一框架來容納前置鏡頭,並透過振動金屬框架而不是揚聲器來傳輸聲音。當時,Vivo甚至展示了一款帶有彈出式自拍相機的手機。所以最初的設計已經在那裡了。

然而,三星在試圖跟上 Face ID 技術的步伐時,並沒有避免進行不討人喜歡的比較。雖然Galaxy S8 迫使使用者在臉部辨識(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效果最好)和虹膜掃描(在低光源條件下表現出色)之間進行選擇,但Galaxy S9 已經結合了這兩種方法,先嘗試一種,然後再嘗試另一種,然後最終兩者。據說這比以前的系統更快,但它仍然存在相同的安全缺陷。只要係統依賴 2D 影像識別,它仍然容易受到照片解鎖的影響,這解釋了為什麼三星不允許透過臉部辨識來授權行動支付。

但從那時起,發生了許多變化,大多數製造商都找到了自己的設計語言,這些語言只是最低限度地基於蘋果的(即使它是 相機佈局 今天仍然複製)。例如。你真的不會將三星 S22 系列誤認為 iPhone。同時,緊跟在蘋果腳步的是三星 設計複製 他支付了一大筆錢。

另一種技術 

儘管安卓手機製造商經常從蘋果那裡獲得一些靈感,尤其是在設計方面,但該公司的新功能不再那麼容易複製。諸如取消耳機插孔、放棄 Touch ID 以及將切口變成清晰的設計簽名等有爭議的決定才有意義,因為它們依賴於 AirPods 的 W1 晶片和 TrueDepth 相機系統等專有技術。

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任何機會擊敗蘋果。例如。 Razer 是第一家將自適應更新率引入其智慧型手機的公司。如果蘋果帶來了平滑的自適應刷新率,那麼三星已經在 Galaxy S22 系列中超越了它,因為它的刷新率為 1 Hz,蘋果的為 10 Hz。 Vivo 是第一個展示顯示器內建指紋辨識器的公司。我們可能不會從蘋果那裡得到這一點。

耳機和柔性電話 

不僅手機外觀被抄襲,配件也被抄襲。 AirPods徹底改變了無線聽音樂的方式,因為正是有了它們,TWS標籤才問世,每個人都想靠它謀生。每個人都有一個耳機柄,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耳機看起來像蘋果的。但沒有任何訴訟、訴訟或賠償。除了 O2 Pods 和中國仿冒的廉價品牌似乎已經不再受 AirPods 的青睞,其他製造商或多或少都轉向了自己的設計。如果蘋果推出自己的柔性手機,那麼它現在將面臨困難。不管願意與否,它可能會基於一些已經存在的解決方案,因此他寧願承擔設計的某種複製。 
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