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閉廣告

儘管史蒂夫賈伯斯 (Steve Jobs) 表示,第一代 iPhone 的尺寸非常適合智慧型手機的舒適使用,但時代已經改變了。隨著 iPhone 5、6 和 6 Plus 的出現,這種情況有所增加,然後隨著 iPhone X 及後續幾代產品的到來,一切都改變了。現在看起來我們已經有了理想的尺寸,即使是相對於手機機身的顯示器尺寸。 

這裡我們將主要關注最大的型號,因為它們在使用方面最具爭議性。有些人根本無法擁有大手機,因為他們使用起來不舒服,而有些人則想要盡可能大的螢幕,以便他們可以看到盡可能多的內容。然後,手機製造商嘗試在最小的框架內製造盡可能大的顯示器。但這並不總是有利於事業。

曲面顯示螢幕 

儘管蘋果提高了 iPhone 14 Pro Max 的顯示解析度(2796 × 1290,每吋 460 像素,iPhone 2778 Pro Max 為 1284 × 458,每吋 13 像素),但對角線仍為 6,7 吋。不過,他對車身比例進行了微調,高度降低了0,1毫米,寬度縮小了0,5毫米。以此,該公司也減少了框架,即使你沒有用眼睛注意到它。因此,顯示器與裝置正面的比例為 88,3%,而上一代為 87,4%。但競爭可以做得更多。

三星 Galaxy S22 Ultra 當顯示器為 90,2 吋時,其利用率為 6,8%,因此又多了 0,1 吋。該公司實現這一目標主要是透過側面幾乎沒有框架——顯示器向側面彎曲。畢竟,三星多年來一直在使用這種外觀,當時 Galaxy Note 系列以其曲面顯示器脫穎而出。但乍看之下似乎很有效,但第二眼使用者體驗就會受到影響。

我已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:當我拿著 iPhone 13 Pro Max 時,我只是不小心觸摸了顯示器的某個地方,然後想要更改鎖定螢幕或桌面佈局。我真的不想在 iPhone 上使用曲面顯示屏,我可以誠實地說,因為我能夠在 Galaxy S22 Ultra 型號上嘗試它。它看起來非常賞心悅目,但在使用中它幾乎不會為你帶來任何東西,除了一些你無論如何都不會使用的手勢。此外,曲率會扭曲,這在整個螢幕上拍照或觀看影片時尤其是一個問題。當然,它也會吸引不必要的接觸並要求適當的報價。

我們經常批評iPhone的固定設計。不過,從他們的正面來看確實不能想太多,我什至不想想像如果技術進步到整個正面都只被顯示屏佔據(除非它已經是顯示屏了)。如果沒有忽略觸控的能力,就像 iPad 忽略手掌一樣,這樣的裝置將無法使用。如果您仍然想知道不同品牌的其他型號(甚至是較舊的型號)的螢幕與機身比例,您會在下面找到一個簡短的清單。 

  • 榮耀Magic 3 Pro+ - 94,8% 
  • 華為 Mate 30 Pro – 94,1% 
  • Vivo NEX 3 5G - 93,6% 
  • 榮耀Magic4旗艦版 - 93% 
  • 華為 Mate 50 Pro - 91,3% 
  • 華為 P50 Pro - 91,2% 
  • 三星 Galaxy Note 10+ - 91% 
  • 小米 12S 至尊紀念版 - 89% 
  • Google Pixel 7 Pro - 88,7% 
  • iPhone 6 Plus - 67,8% 
  • iPhone 5 - 60,8% 
  • iPhone 4 - 54% 
  • iPhone 2G - 52%
.